东南配资
原创 太微 诊锁界
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体身上,都是一座山。
4月30日浙江省医保局印发《浙江省集采药品“进基层医疗机构、进民营医疗机构、进零售药店”工作方案》,在全省开展集采药品“进基层医疗机构、进民营医疗机构、进零售药店”(简称“三进”)活动。加上近期推行“三进”的浙江,目前已经有山东、江西、陕西、湖南、重庆等近9个省份开始推行集采药三进政策,且近期政策迎来加速。药品的供应管理改革,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其政策初心在于:提高医药集中采购的质量与规模,让更多质优价廉的集采药品进入各级医药采购机构,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药品集中采购市场,引导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有力减轻群众用药负担。但一项政策施行往往牵动多方利益,利益重构对其中每一方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药品差价此前作为民营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集采药的进入必将重构利益分配机制,压缩药品部分营收和利润。此前集采药应用主要集中在公立机构,而集采药“三进”政策加速推进下,集采药从公立医院加速走向民营和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价格透明化,集采药渠道进一步下沉和拓展,医药市场的利益分配将进一步重构,民营医疗机构药品利润进一步挤压,可以肯定的是靠赚药品差价的时代将成为过去式。未来集采耗材会不会也展开三进?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集采药从公立医疗机构加速走进民营和基层医疗机构东南配资
实际上集采药进入民营医疗机构早有政策铺垫与预兆。2021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2号)当中覆盖医疗机构范围包括: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下同)均应参加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按照定点协议管理的要求参照执行。此后文件的执行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考核,集采药的应用也更多是在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应用。集采药进民营机构、进基层医疗机构在2022年率先在山东淄博开始试点。根据国家医保局去年对外发布的宣传报道,截至2024年7月,淄博集采药品已延伸覆盖淄博市679家药店、1767家村卫生室、60家社区服务站、18家民营医院,参与单位集采药品种类平均70种以上(民营医院平均配备药品种类90种以上),实现淄博五区三县全覆盖,累计节约费用2.6亿余元。此后2023年多省份试点,2024年多省份开始全省进行推广。2024年12月1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和执行工作机制的通知》,从集采药品耗材的进院、使用、监测、考核、反馈等环节提出细化措施。其中,在进院使用方面,鼓励村卫生室、民营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参加集采,方便群众就近购买中选药品。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通知》当中是“积极鼓励”,多省份在执行过程也是积极鼓励民营机构自愿申请,但对药品种类提出一定要求。例如陕西明确规定鼓励医保定点连锁零售药店以统筹区为单位实际配备集采药品数量原则上不少于50种:单体零售药店实际配备集采药品数量原则上不少于50种:综合型民营医疗机构配备集采药品数量原则上不少于50种,专科民营医疗机构配备集采药品数量原则上不少于20种;村卫生室配备集采药品数量原则上不少于 20 种。浙江省此次发布的“三进方案”也鼓励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品种配备数量原则上不少于本院配备药品总品种的30%或其配备品种与清单重合的品种不少于50%,鼓励综合性民营医疗机构、专科性民营医疗机构分别达到100种、20种:定点零售药店配备集采药品数量原则上不少于50种,其中连锁零售药店以设区市为单位配齐。
靠赚药钱的时代正在落幕
三进政策目前民营医疗机构、药店自愿为主,但定点基层医疗机构(社康、基层卫生院、卫生室等)必须参加。
药品销售利润对于很多传统的民营和基层医疗机构来讲,是利润的重要来源。虽然集采药品的“三进政策”主要对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且主要以自愿加入为主,但在全国进一步铺开和各地的实践当中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正在加入。集采药的进一步铺开和使用将进一步降低药品利润。
各省份的三进方案当中针对集采药的销售价格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部分机构要求零差价进行销售。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价格上线也作出规定。例如陕西三进方案中要求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和“以镇代村”管理的村卫生室须严格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而江西三进方案当中要求参加集采药品“三进”行动单位应双标签公示集采药品中选价格和销售价格东南配资,按集采中选价顺加不超15%销售。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严格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
近日浙江省发布的三进方案当中,愿参加“三进”的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执行《定点医疗单位医疗保障服务协议范本》(医保发〔2024〕22号)有关规定,集采药品售价不得高于中选价格。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其代管或实行统一采购药品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要求实行零差价政策。
在医保资金紧张,监管趋严背景下,可以肯定的是集采药品三进政策将进一步推广。三进政策的施行下,药品价格将进一步透明化,严肃医疗微利化将是长期趋势,靠“药”赚钱的时代正在落幕。未来若集采耗材进一步进入民营定点医院,将带来更加巨大冲击,或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使用集采药应考虑给予医疗机构正向激励
如果集采药零差价销售,那对医疗机构来讲是一件赔本赚吆喝的事情,没有动力。参考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较早的公立医院,在政策推行过程当中财政每年都给予了定向的补助来降低公立医院因收入减少带来的运营问题。
如何能让集采药真正的推开并让用药者和售药者双向收益,那必然需要正向的激励,各地在实行的过程当中也在政策上提出要给予使用机构激励。但大多以政策性激励为主,如此次浙江的《三进方案》要求完善激励措施,但措施主要为: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药店、门诊慢特病医保定点、双通道药品医保定点、减免质量保证金、预付医保资金、招采信用评价、绩效考核分级管理等中予以综合考量。
山东淄博在试点过程中针对基层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则给予了真金白银的激励。根据此前国家医保局推文,淄博市同步实施集采结余留用等激励措施,由乡镇卫生院依据村卫生室报量、采购完成情况等计算比例,对参加活动的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实行结余留用奖励,目前已奖励结余留用资金300余万元。但未提到针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激励措施。
要让民营医疗机构真正有意愿使用集采药,用好集采药需要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从而真正扩大和提高集采药的质量与规模,让更多质优价廉的药品进入各级各类型医疗机构,惠及民生。
民营和基层医疗机构要积极拥抱变化
对于集采药进民营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一方面部分集采药品部分利润必然下降是既成事实,以沈阳某眼科医院为例其在2019年-2021年7月,药品收入占营收的59.17%、83.01%、88.67%,一旦集采药品覆盖民营医院,利润也缩水是必然的。但另一方面民营机构要思考如何用好集采药惠及患者,作为一个好的引流,在自愿使用背景下控制好比例,发挥自身优势与非集采药品、原研药等同时提供由患者自主选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2024年A股医院板块已披露的2024年业绩的12家公司中,就有6家出现亏损,分别是ST中珠(600568.SH)、国际医学(000516.SZ)、光正眼科(002524.SZ)、创新医疗(002173.SZ)、皓宸医疗(002622.SZ)、何氏眼科(301103.SZ),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亏损6.2亿元、2.54亿元、1.75亿元、9395.4万元、3769.09万元、2739.82万元。DRG/DIP支付改革和集采,让医院传统盈利模式失灵,部分中小民营医院未能及时适应这些改革,加上原来的管理粗放,使得成本控制困难,最终导致业绩承压,甚至出现亏损。未来集采药三进政策的持续推进下,民营医疗机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承压。医疗机构必须告别过去粗狂高速发展的时代,未来更多需要精细化管理取胜。民营医疗机构要在保持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拥抱变化,通过精细化运营,调整医院的业务结构、提升运营质效。民营医院还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布局和发展新消费医疗业务板块,增加自费项目,调整医保业务和非医保业务收入占比,降低医保依赖。毫无疑问,在医疗政策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对民营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保监管趋严大趋势背景下,医疗机构自身也需要积极转化思维,从赚“药钱”的既定思维解脱出来,积极拓展自费医疗项目,减轻医保依赖。在模式上从赚“治病”的钱转型赚让患者更加健康的模式。而让患者更加身心健康更加倾向于消费医疗和外治项目。就在4月初,商务部、卫健委等14部门联合《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及要培育和发展健康消费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健康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打造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更好满足人民健康消费需求。设计健康饮食、特殊食品、银发经济、旅游、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等多个场景。严肃医疗微利化趋势背景下,转向做健康消费医疗,既能促进消费和经济,又能让患者收获健康体态和心态,多方实现价值共赢。
东南配资
驰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